阴极保护原理
浏览次数:0
日期:2016-11-01 10:42:55
在线询价
阴极保护的原理是给易腐蚀的金属补充大量的电子,使被保护金属整体处于电子过剩的状态,使金属表面各点达到同一负电位,消除原来的阳极阴极,使其成为整个系统中的阴极,金属原子不容易失去电子而变成离子溶入溶液。
现在有两种办法可以实现这一效果,即,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是将电位更负更活泼的金属与被保护金属连接,并处于同一电解质中,使该金属上的电子转移到被保护金属上去,使整个被保护金属处于一个较负的相同的电位下。该方式简便易行,不需要外加电源,投资少,很少产生腐蚀干扰,广泛应用于保护小型(电流一般小于1安培)或处于低土壤电阻率环境下(土壤电阻率小于100欧姆.米)的金属结构。如,城市管网、短距离输油输气管线等。
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的报道,对于牺牲阳极的使用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认为牺牲阳极的使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3年, 多5年。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阳极表面生成一层不导电的硬壳,限制了阳极的电流输出。本人认为,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阳极成份达不到规范要求,其次是阳极所处位置土壤电阻率太高。因此,设计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时,除了严格控制阳极成份外,保证阳极纯度,一定要选择土壤电阻率低的阳极床位置。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是通过外加直流电源以及辅助阳极,迫使电流从土壤中流向被保护金属,使被保护金属结构电位低于周围环境。该方式主要用于保护大型或处于高土壤电阻率土壤中的金属结构,如:长输埋地管道,大型罐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