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准则规定当构筑物表面与稳定参比电极之间的 小阴极极化值达到100mV时,便可认为达到充分保护。极化值可通过测量极化形成或衰减来测得。在测量之前,应确认阴极保护正常运行,构筑物已充分极化。测量时,对测量区间有影响的阴极保护电源应安装电流同步中断器,同步中断所有阴极保护电流。
采用极化形成法测量是在施加阴极保护之前,先测量金属构筑物的自然腐蚀电位,然后施加阴极保护电流,待构筑物充分极化后,进行断电电位测量。然后比较断电电位和自然电位,如果电位差超过100mV,那么便满足了本准则的要求。
采用极化衰减法测量是首先断开保护电流,可立即测得金属构筑物的瞬间断电电位,此后持续测量到的是金属构筑物的去极化电位。该瞬间断电电位和去极化电位之差值就是实际极化值。只要去极化达到了100mV,即可满足极化值准则要求。但不一定要求去极化电位完全回复到自然电位。100mV极化值准则不仅可以用于钢质和铸铁构筑物,也可用于铝质、铜质构筑物,以及混凝土中的钢筋。
与其他方法相比,100mV极化值准则的优点是:
①裸管或涂覆层很差的管道特别适用;
②在腐蚀电位非常低和/或达到负850mV极化电位准则所需的电流非常大的情况下,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③以减小对涂覆层的破坏,避免产生氢脆。
缺点:
①需测量时间长、费用高;
②如果有杂散电流、或牺牲阳极与构筑物直接相连、或存在外部强制电流设备并且不能被中断的话,很难测得理想结果,或者说测量结果无法分析;
③不能用于高温条件下、SRB的土壤中存在杂散电流干扰及异种金属电连接的构筑物。